(资料图)
前不久,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项发明专利,以“先用后转”的新模式,许可企业“试用”。这一“试”,既解了企业在技术上的“渴”,也搭了后续深度技术开发合作的“桥”,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了新动能。
近年来,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,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。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减少行政审批、鼓励市场化定价、完善激励机制等手段,着力打通科技和产业的连接通道,加快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。从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,到制定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》,再到一些地方和科研单位纷纷出台具体举措……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工作机制逐渐形成完善。一些受到市场欢迎的新模式不断涌现,知识产权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。
产业化是专利的生命力所在,专利只有投入市场运作,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,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。截至2022年底,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.2万件。然而,相当一部分专利成果还停留在“纸面”上,实际转化率不高。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,2022年,我国科研单位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.3%,高校仅为3.9%。高校院所中仍有大量沉睡的专利成果,亟待从“书架”走上“货架”。
制约高校院所专利成果产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一些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目的主要是结题验收、职称评定、申报奖励等,而非对接市场需求,造成从源头上缺少转化运用的条件。专利作为无形资产估值难,职务发明成果作价入股的顾虑尚未完全消除。在激励方面,成果转化收益在一些科研单位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分量不高,科研人员“不愿转”的不在少数。此外,由于缺乏懂技术、懂转化、懂市场的专业中介人才和成熟的技术交易市场,不少专利成果没有转化的门路,“不会转”的现象比较普遍。
实施专利产业化不仅是专利权人的当务之急,也是全社会的迫切需求,更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题中应有之义。盘活、用好知识产权资源,让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一方面需要让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形成合力,加快出台细则或配套措施,确保政策措施可操作、能落地、见实效,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;另一方面,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专利产业化机制,特别是搭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,让专门人才成为促进专利产业化的“加速器”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,强化目标导向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。”当前,各地区各部门正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、难点进行制度创新,精准施策、靶向发力。比如,针对交易定价等难点,提出“先使用后付费”的模式;针对成果转化通道不畅,尝试科技经纪人的解决方案。随着更多硬招实招的落地见效,让专利供给和市场需求顺利牵手、紧紧握手,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率必能稳步提升,为我国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。
【环球网报道】近日,“五角大楼机密文件被泄露到网上”一事引发关注,此次机密文件的泄露规模,以及文件本身足以造成巨大破坏的
闹大了:中超队巨额签字费遭挪用!涉及国资流失?当事人滞留海外
不少分析师认为,科技大盘股在一季度涨势过度,支持其上涨的因素并不成立,而美股第一季度财报预计也将给科技股带来新考验,或使得美股科技股
伴随着港股物企财报季的结束,上市物企2022年业绩披露落下帷幕。截至三月最后一天,50家港股物企顺利交卷。但仍有8家港股物企年报“难产”,分
通讯员何健康宋亚萍于晓燕近年来,日照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和“为人民管理城市”的工作理念,聚焦精致城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