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快讯 >  >> 
全球热资讯!“特殊妈妈”为残障儿童托起生命的春天
来源: 新华社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14 11:59:15

虽非亲骨肉,依然父母心。在宁夏儿童福利院,有这样一群“特殊妈妈”,她们是医生、康复治疗师、儿童护理员……母亲节来临之际,“妈妈们”许下最朴素的心愿: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芝妹妹真棒!”又到了小南芝的作业治疗时间,宁夏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师曹芳边鼓励、边伸手接过歪歪扭扭倒向自己的小女孩,“母女”俩随即笑作一团。

小南芝是唐氏综合征患儿,两岁多了仍站立不稳。在曹芳一遍遍示范和手把手教导中,学会拿勺子的小南芝发出“咯咯”笑声。“每完成一个动作,她会得意、会撒娇。这比看到我家孩子进步还高兴,还有成就感。”曹芳说。

曹芳(右)与小南芝(左)互动。新华社记者谢建雯 摄

宁夏儿童福利院隶属于宁夏民政厅,是集孤弃儿童生活照料、医疗护理、康复治疗、特殊教育、收养安置等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,收养的孩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或肢体残疾。在院长范篆玲看来,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,母爱早已超越血缘,全院职工都是他们的“妈妈”。

母亲的呵护从取名开始。范篆玲说,“妈妈们”早在多年前就尝试以“宁夏”两字分别为无名无姓的男孩和女孩冠姓,以“欢乐”“平安”“如意”等寓意美好的字眼取名。

夏南芝、夏乐秋、宁乐涛……提及这些孩子,43岁的主管护师王涛声音中洋溢着温情,其中宁乐涛就是她取的名。当年襁褓里的涛涛因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,每次手术后护理都由王涛负责。为避免伤口感染,她要全天候密切关注,不定时清创、喂水,小心呵护。几年过去,如今小男孩已然病愈。

“生命很脆弱,也很顽强。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,哪怕是一个抬头微笑、一句口齿不清的‘妈妈’都让我感动。我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这份职业的价值。”王涛说。

包括小南芝、涛涛等在内,残障儿童成长要比健全孩子艰难得多。但在王涛和同事们的精心管护下,孩子们的进步显而易见:有的送来时曾在医学上被判死刑,却仍顽强地活了下来;有的从不会翻爬到会坐立行走,甚至会喊“妈妈”;还有的已经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,进入类家庭养育。

万静(左)照顾小朋友上床午休。 新华社记者谢建雯 摄

这群努力生活的孩子也同样感染着生活护理部主任万静。记得刚工作时,万静曾在一个脑积水患儿床前手足无措地哭了一夜,而如今在一线护理岗已有20年的她,早已能从容熟练、科学精细地管护孩子们的生活起居,成为他们口中的“万静妈妈”。

“有吃流质、半流质的,有要鼻饲的……不同年龄段、不同身体状况的孩子,餐食、喂饭方式都有差异,要区别护理。”她说。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万静心疼福利院孩子的遭遇,她能做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品质的活着,这不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份放不下的责任。

为当好这群特殊孩子的“妈妈”,院里常态化开展各类业务培训,增强“妈妈们”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素养,为孩子提供专业科学的养育照料和康复教育。如万静负责的生活护理部30多名“妈妈”都是持证上岗的孤残儿童护理员,其中不少还同时是教师、护士、康复技师等,一专多能满足孩子们多样化、个性化护理需求。

此外,宁夏儿童福利院自2018年起面向社会开展母亲康教培训计划,目前已进行了2万余次培训,惠及约500个残障儿童家庭。“当不幸发生,很多妈妈会迷茫痛苦,我们希望帮助她们在情感上接纳孩子的不完美,通过正确的康复干预手段更好地照料孩子,共同托起生命的春天。”范篆玲说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