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快讯 >  >> 
立足资源禀赋!“上山入泉”后,龙门文旅3.0路在何方?|世界报道
来源: 羊城晚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25 10:50:51

原标题:

立足于资源禀赋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旅居目的地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上山入泉”后

龙门文旅3.0路在何方?

森林度假、戏水漂流、温泉养生……盛夏时节,万物繁茂,惠州龙门旅游又掀起新热潮,“花式”避暑备受欢迎。

粤中名邑龙门,历史文化悠久,坐拥丰富的地热温泉及森林资源,区位交通优势明显,生态资源优势显著,森林度假和温泉养生产品层出不穷。数据显示:1-5月份龙门共接待游客达255.98万人次,同比增长126.74%,实现旅游收入约12.61亿元,同比增长123.38%。

长期以来,龙门主打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观光模式,经历了1.0上山——南昆山时代、2.0入泉——温泉时代,未来,高质量发展的3.0时代突破口在何处?专家认为,下一个20年,城乡融合或是大势所趋!

增江龙门县城段城市风光 黄克锋 摄

实地走访

夏日“花式”玩水受追捧

连日来,高温暑热,一迈入南昆山,却觉凉风习习。这里重峦叠嶂,随处可见古树参天、青竹遍野,是现实版的“绿野仙踪”,也是天然的避暑胜地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造就了众多的奇峰异景,或雄奇险峻,或幽深静谧,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。

“走在山中,尤其是在瀑布旁边,瞬间神清气爽!”来自广州的李小姐对南昆山美景赞不绝口。她说,周末两三天的短线山区和森林自驾游,最适合一家老小,经综合考虑,南昆山成为其出游首选,“我们开车带上老人孩子,从广州出发,只要一个多小时就能隐入深山中,度过一个清幽、生态的假期。”

南昆山正迎来旅游旺季,夏季避暑有多种打开方式。身处于这片森海中,人们可以呼吸着山林间富含氧离子的空气,还能攀登望风,沉浸于九重远眺、川龙瀑布、石河奇观、天堂顶、七仙湖、石门一线天等30多处亮丽风景之中。

戏水,更是夏日消暑的热门项目。浅水河滩碧波荡漾,清澈见底,挽起裤腿,人们可以轻松愉快踏入清凉;在险滩深潭处,飞越激浪,听鸟观鱼,惊险刺激的漂流也能满足不同需求。

龙门手信充满当地风情 龙门宣供图

有的游客寻求清凉避暑,有的却专门前来泡温泉养生。再过不到一个月,即将迎来最热的“三伏天”。6月21日,龙门十三汤三伏浴首浴正式启动,各大温泉企业推出形式多样的活动和“三伏浴”温泉康养套餐,主打“冬病夏治”的养生概念,“中医中药+温泉”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养生体验。

各种新颖的避暑方式和去处,频频刷爆社交网络平台。近日,龙门地派温泉森林度假区的山谷悬崖心形无边泳池,出现了震撼的一幕——近100条“美人鱼”跃入心形泳池之中。在无边森海的衬托以及夏日天光云影的映照之下,她们拖着五颜六色的“尾巴”畅游,颇具观赏性。据悉,该活动将计划挑战申报世界最大规模美人鱼泳池表演秀吉尼斯纪录。

龙门旅游日益火爆,尤其今年旅游市场出现了显著的复苏向好趋势。据龙门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1-5月份龙门共接待游客达255.98万人次,同比增长126.74%,实现旅游收入约12.61亿元,同比增长123.38%。龙门县正日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“养眼、养肺、养胃、养身、养心”的康养福地。

龙门地派温泉森林度假区的山谷悬崖心形无边泳池 受访者供图

资源禀赋

历经“上山入泉”,继续发挥三大优势

粤中名邑龙门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这里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、生态资源、乡村资源,山、林、湖、田、乡、河、泉、气齐聚,森林覆盖率73.91%,是广东省首个省级生态县,先后荣膺“中国天然氧吧”“中国温泉之乡”“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”。

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,龙门全域旅游发展有声有色,打造了众多森林度假和温泉养生产品,“四菜一汤两甜品”更是形成了旅游特色业态。旅游业成为龙门战略性生命产业,直接或间接带动全县30%的就业率、26%的增加值占比、10%的综合税收。

追溯其发展历程,龙门依托资源禀赋,走过“上山入泉”时代。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院长、博导,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多年研究龙门,他认为,龙门旅游1.0上山——南昆山时代始于1984年,当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,随后又于1993年成立国家森林公园,2001年撤镇设立生态旅游区。

直到2003年,龙门温泉建设拉开了温泉度假的序幕。龙门步入了2.0入泉——温泉时代。2012年,广河高速建成通车,大批企业进军龙门温泉行业,将龙门温泉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龙门持续加强对龙门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谋划。在2023年龙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,文旅融合发展依旧有着不小的篇幅。报告提出,深度融合文旅文创。要积极建设环南昆山森林温泉度假旅游产业带,创新“温泉+中医中药”发展理念,办好龙门温泉节、“龙门十三汤·三伏浴”等系列活动,打响龙门“四菜一汤两甜品”特色旅游品牌。制定民宿、温泉酒店等旅游类酒店的质量标准,抓好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。支持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打造成国内一流生态旅游度假区。

“未来,龙门将面临着3.0时代。”吴志才认为,下一个20年,城乡融合将成为龙门旅游的主要突破口。龙门应当继续发挥环南昆山三大优势,推动县域经济发展。三大优势包括:一流的资源,生态+温泉的立体生态链已经形成;一流的交通区域,进一步拓宽发展格局;一流的资本入驻,进一步激活资源。

“只有在三个‘一流’的背景下,才能做成一流的南昆山!”吴志才认为,要进一步将南昆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态经济,驱动县域经济发展,真正实现富民、强镇、兴文。他提出,龙门应当更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格局,“因为优越的生态资源是公共生态产品,因此龙门不仅是惠州的龙门,也是湾区的龙门、全国的龙门。”

龙门成为老少皆宜的消暑好去处 受访者供图

专家建议

绿色发展、乡村振兴、城市升级,助力高质量发展

如何推动龙门文旅融合,为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蓄势赋能?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季“龙门阵”——环南昆山生态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对话活动上,这一问题备受关注。现场专家提出,龙门要从绿色发展、乡村振兴和城市升级等方面,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。

生态一直是龙门最大的优势,绿色是最亮的底色。因此,专家提出要夯实绿色发展理念,打造“绿美广东”龙门新亮点。以一流生态康养环境资源为依托,进行环山旅游开发,打造全域山地康养新格局。具体而言,龙门要建立“1+1+N”的龙门山地旅游格局:以南昆山为龙头崛起,桂峰山定制引领,森林公园打造特色精品;树立环山旅游开发理念:上山利用景色优势树立品牌(点),下山利用土地优势构建产业(线),环山形成乡村振兴示范区(面)。

广大乡村蕴含着巨大潜力。专家提出要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打造乡村振兴龙门样板。通过打造特色精品示范村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如温泉民宿村、传统古村落、红色旅游村、产业特色村等;通过市场侧(文旅/农体旅)+政府侧(特色乡村/公共服务)“双轮驱动”,全力助推增江沿江文旅体经济带落地建设,打造“1+4 ”乡村振兴示范带体系;通过“建链、补链、强链、延链”,拓展农业产业链,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,打造一流的健康农业产业;通过进行整体化打造和个性化发展,建立乡村品牌网络体系。

龙门古城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,不仅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意义重大,也是文旅发展的重要突破口。近年来当地出台了相关的保护规划,打造古城文旅景区。专家提出,以古城复兴提升县城品质,从而振兴县域经济,赋能城市升级,打造高品质生活的龙门新高地。通过城景共生、文产共融、多方共建、主客共享的“四共理念”,引领龙门古城整体开发;通过文化保护、街巷提升、夜间经济、运营管理、社区参与的“五大提升工程”提升县城品质;通过构建“一带双核、两园两城”空间发展新格局,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高地。

事实上,龙门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前进,通过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,统筹抓好产业兴县、强县富民、县城带动,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。在文旅发展的浪潮之下,依托沿增江基础设施、生态环境、文化底蕴等优势实施17宗文旅体项目,打造增江沿江文旅体经济带,呈现美丽的增江百里画廊。

龙门县委书记刘洪添表示,接下来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旅居目的地,把龙门文旅事业做大做强做优。主动把旅游发展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,强化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,推动旅游产业和城市建设相结合,加快推进旅游领域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发展,培育旅游新产品、新业态,丰富优质产品供给,合理布局旅游设施,优化消费环境,推进旅游为民、旅游富民,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南昆山奇峰异景,令人心旷神怡 龙门文旅供图

文脉焦点

推动罗浮山与南昆山一体化

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

日前,在第七季“龙门阵”——环南昆山生态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对话活动现场,“罗-南”两山一体化话题引发关注。

罗浮山是5A级旅游景区,而南昆山是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,这两个国字号招牌声名远扬。值得一提的是,罗浮山与南昆山直线距离仅40公里,两山之间的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。“这在湾区是最有条件探索国家公园建设的!”活动现场,专家纷纷对两山一体化的未来充满信心。

“两山地缘相近,资源互补。”相关专家表示,可将“罗-南”区域联合起来进行打造,形成全市发力、龙头引领、创新驱动的“罗-南”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新格局,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同时,“罗-南”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核心在于突破“两山”区域交通瓶颈,整合“两山”优势资源。

吴志才表示,罗浮山、南昆山如果单独作为旅游亮点,接待力与吸引力有限,建议构建“环罗浮山-南昆山”旅游一体化格局,形成“环南昆山—罗浮山”度假产业集聚区,真正实施两山一体化。“目前两山联动趋势明显,市场、民间、政策都在驱动,这也需要当地跳出县域格局,融入全省乃至湾区的发展格局。只有通过联动,做大蛋糕,提升品牌,才能共享市场红利。”

策划/统筹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

文/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龙门宣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